灰瓦•草房
一
我的家乡在胶东半岛。儿时的记忆里,村庄是灰色的。倘若站在村南的山坡上,俯视山坳里的村庄,除去季节变换所妆点的时令色彩,那呈现乡土光阴底色的,便是一片灰色。
这片灰色,是镌刻在记忆里的乡村符号。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在贫瘠的年代里,灰瓦,草房,是孩子心中温暖的家。它择地而立,不以贫富而移,几十年如一日……
它浸润在岁月的长河里,无声地流动着、变幻着,或浓或淡,生动素雅,亦如一幅恬静深远的水墨画。
流转千年的风雨中,它以其质朴和低调传承着黄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烟火血脉。
灰瓦,在北方地区,历史上曾是富家大户的象征。
大小地主的宅院,皆是瓦房。我的家乡栖霞的牟氏庄园,即是以瓦为主的古典建筑风格。走进庄园,楼堂厅阁,房顶院落,四处皆是瓦的天地。悠悠间,仿佛见到了胶东民俗的千年活化石。
小时候,听说过不少关于地主“牟二黑”的传说,也痛恨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鬼”。印象,也有历史局限性。不曾想过,多年以后,那座陈年没落的地主庄院,被开发成为民俗旅游庄园。一部《牟氏庄园》电视剧,即是讲述这个封建家族风雨兴衰的故事……
灰瓦,在南方,也叫青瓦。
多雨的季节,雨水顺着瓦檐滴答而下,富有韵律,如同一首动听的天籁。
而在胶东乡下,草房多是寒门、贫家、穷户。家境相对较好的人家,往往在草房上多了几层灰瓦,惹得左邻右舍眼红!
二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石墙,土屋,灰瓦,草房,这算是儿时农家住房标准的外观配置了。即使现在,村里也有几户这样的老房子。只是不再住人,早已破烂不堪了。
断壁破墙,杂草丛生,早已不见的屋顶,似在诉说着一段过往家事。
石墙,自下而上都是用石块平整地垒起来的。所用的石头,多取之于村南的山上之石。据说,很早之前,老辈人都是取之东山之石。村东之山,典型的丘陵地貌,小山易于取石。后来,或是听取村里某位名望老人之言,改取南山之石。南山,山高且险,但石材平整,易于瓦匠手工作业。至今,村南山坡,还留有几十年的采石陡崖和杂乱堆积的碎石……
是不是老房子,看一眼外墙便知!
那些用石头垒起外墙的老房子,往往都有百年光阴。
待我记事起,村里纯粹的老房子,几乎没有再建的。而更新换代的房子,只是在房屋的外墙角处用灰砖取而代之。
土屋,即使是陈年的老房子,也早已不见其踪迹了。
那个年代,农村没有多少水泥,石灰也少见。所以,房子的内墙多是用黄土泥巴拌着麦秸或稻草抹起来的。
一般人家,正屋的墙上都糊满了报纸或牛皮纸。我还得记,小时候经常站在爷爷奶奶家的炕头被子上,仰着头,一本正经地读着报纸上的刚认识的几个字……
而炕头两侧的墙上,都贴满了年画。
土屋有了新年画的装饰,加之门联、福字、红烛,顿时,亮了,美了!
后来,农村的石灰矿多了,村里人渐渐抹起了石灰墙。石灰墙,让屋里变得亮堂多了!
土墙,就此退出了农家的历史舞台。
三
儿时,农村的瓦房并不多见。
瓦房,一般是以前的地主或富农家里传下来的。后来,有些瓦房,也被分给了穷苦人家。
那些家庭条件较好的人家,就在草房的屋檐上码上三层瓦。要知道,如若房顶都换上灰瓦,一般人家是换不起的。
村里的大多人家还是草房。
草房,就是房顶用黄土泥巴把草粘合在一起。
那时,盖房子常用的草是麦秸。麦秸,需要打理好才能使用。每当夏收之时,村里的妇女们就会坐在打麦场上,用笊篱梳理去麦秸上多余的叶子,仅留下结实的麦秸杆。一捆一捆的麦秸,以备修缮房顶。那些不用的麦秸,大多用来烧火做饭了。
一般人家都备有几捆麦秸,以防房顶被风卷起而没有可更换的麦秸。如若来年打算换新房顶,就需早点准备,多梳理些麦秸杆了……
除了麦秸,还有稻草和扇子草可用。扇子草,家乡的土话,是类似于茅草,很有劲道的一种草。这些草,常被本地人用来抹墙、盘炕、盖房……
三十多年前,我曾见过一位山东潍坊籍的战友老家门前的照片,那草房更显茂密厚实。由此可见,胶东跟鲁中地区的草房用料,还是大不相同的。
说起房顶铺草,还是一门农家技术活。房顶上几个人上下排列,铺草时,先抹上一层黄土泥巴,再把草横着一排一排摊开,厚度约十厘米:依次向一个方向压层铺展开,直到房顶被草全部覆盖。处理房顶收尾时,有些技术难度。屋脊的前后两面,形如拧起来的一排“披肩发”,压住房顶两侧的很高层。而左右两头则是盘起来的房髻,形如小孩子头顶的两个发髻。只有这样,才能稳固好草房顶。
这农家房顶的技术活,一般都是村里的行家里手,才有本事处理好。
四
草房子,更头痛的莫过于遇到大风和雨季。
每逢大风, 村里总有人家的草房顶被风掀起。
大风,大雨,似乎也认人家,也喜欢欺负穷人家。谁家的房顶年久失修了,被大风大雨这么一闹,小片区域的还好说,找点麦秸补补就行。若是大片被掀起了,就不得不换房顶的草了。
修缮过的房顶,远处看去,就像衣服打了几个补丁似的。
雨季来临,家里的房顶总有几处滴水。“嘀嗒……嘀嗒……”的小合奏,没有一点浪漫的感觉,反而添堵了不少。妈妈不得不用塑料布盖住怕水的物件,再摆放几个碗盆来接水。
一般房顶都是几年才修缮一次的。可以想象出来,麦秸经年的风吹、日晒、雨淋的,能坚持几个年头?待到换新麦秸换新时,已经用了几年了,下层的麦秸略好一些,上层的基本都腐烂变黑了。这样的屋顶能不漏雨嘛?!
直到有一天,我家也换上瓦房,才结束了房顶漏雨的历史。
在物资贫瘠的岁月里,灰瓦多是小巧的弧形瓦。其主要功能是房顶的压缝、防风、导水。相对于草房而言,由于造价不低,少有普通人家的房顶都是瓦片。经济略好一点的人家,也只是用灰瓦当屋脊或做房檐。
房顶的瓦片,呈鱼鳞状分层叠放。雨后,涓涓细水滴落,到时一处农家风景。
那时,灰瓦的实用功能远远大于美感需要。
瓦片相比草料更重一些,因而对房梁和椽木的承重能力有一定的考验。但是,雨后或雪后就不一样了。由于草房的超强吸水能力,彼时的承重压力会更甚!
小巧的弧形瓦,是一个时代的记忆符号。现在,曲形瓦、水泥瓦、砖红瓦、琉璃瓦、塑钢瓦等各类瓦片,早已悄然走进千家万户……
灰瓦,草房,作为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的古朴的实用民居,渐渐销声匿迹于富裕起来的广大农村。但是,作为传承千年的乡村元素,它已逐渐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民俗旅游新热点。
换个思路,就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灰瓦,草房,亦如千年老树,正在悄悄地冒出瞩目的新芽……
治疗癫痫病方法太原哪家治癫痫微创好北京哪家医院看癫痫病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