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

走出自画像

来源: 文学网创新 时间:2021-07-13

走出自画像

闲暇时盘点自己的人生过往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打开相册,翻看那一张一张的有点泛黄的老照片就像在秋天的森林里捡拾时光的落叶。深黄浅黄,深红浅红。不管什么样的颜色,也不管什么样的形状都刻印了一段记忆,一片美好!

在所有的美好里,我很喜欢和怀念大学时光。上大学时,课程并不很紧,还经常能拿到奖学金。大学里因为是师资班有助学金,加上每个学期的奖学金,所以可以有机会与同学坐火车一起去泰山旅游,骑自行车去黄壁庄水库、赵州桥,在各个大学间找同学看看哪个大学的食堂饭好吃等等。那里,也可以像一个文艺青年一样装扮一下自己的艺术细胞,所以也上过素描课,书法课。我特别喜欢学校旁边的那条青园街,每个夏天,道路两边的槐树总是绿意丛丛的,蓬勃成一长片绿荫,槐树是很干净的树种,不像杨柳春天就会飘出闹人的杨絮和柳絮,而是开出白色的团团簇簇的花朵,那槐花的香味和着很有名的小巧的黄桥烧饼的甜味飘的老远,吸引了河北师大的师兄,吸引了化工学院的师妹。这条路被称为情侣天使路,黄昏里总有成双成对的少男少女牵手走过,有去3302工厂电影院去看电影的,有勾肩搭背去省日报社影印中心冲洗美照的,有欢笑着去长安公园划船的,而我很喜欢的就是背上画夹,跟志同道合之人去学画画。白天上完不多的课,晚上就可以跟同学一起背上画夹。到石家庄市*一工人文化宫学习素描。还记得画大卫的肖像,学了半年,总感觉画出来的大卫就是一个纸面儿上的,平平的,眼神里透出来的那份坚毅与果敢是无法在我的画笔下呈现的。当时认为很容易的素描课在实际中却实在无法画出灵魂感,课程没有学完就退了。我还喜欢学习毛笔书法,老师说写好毛笔字从临摹开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四家任选,我选的是柳体,我的临摹经常得到老师用红笔划的圈圈,代表临摹的不错,班上有的同学说,我的柳体写得不错。但是练了许久之后才发现,这种临摹也只不过是靠着记忆尽量与别人的风格靠近,不可能练出自己的风格。直到现在,我提起毛笔,依然不知道除了近于柳体的形之外,都不知道怎么去写好一个字,一个能代表自己风格的毛笔字。

有一天突发奇想,即然自己不会画画,就让别人给自己来画一幅肖像吧。想了半天,要想让人家画一幅自己满意的自画像,至少应自己先搞清楚一些事:外表上画成什么样?包括姿势、表情、衣着服饰,内在的要透露一种什么样的内心情感或者性格?包括追求、抱负、信仰。梳理下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同时,由此,也想到了我在我心里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别人的眼里,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努力要克服的,自己存在的一些弱点和缺点,哪些是一定要坚持走下去的。等我静下心来,再问这些问题的时候。感觉自己很茫然。但是,又想,一辈子毕竟要给自己留下个写照吧。所谓的照片不行,只不过是把一个人从阳光下投射下来的影子,那是一个平面化的不能代替自画像。所以给自己画幅肖像的想法还得坚持下去。

那就先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给自己画一幅自画像吧。有犹豫、怯懦、自悲、多愁善感而且没有安全感。但是也有坚韧、果敢、锲而不舍、同情弱者、助人为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为自己设定一道线,不能越界。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了一些不可言愉的矛盾。我在想,是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呢?一方面希望在外貌上的自画像就如一个白色的精灵,温柔美丽端庄飘逸的:在思维世界里的自画像精彩纷呈,骄傲的,有成就感的、有梦想的、有力量的、有抱负的等等。我把思维世界里的这个自画像称为黑精灵。我希望两个精灵成为一体,但是好像并不容易,黑白本来就不相容啊,所以这样的自画像即便画出来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呢。

有一次到一个景区,还真有街头艺术家,手持调色板和画笔,支着画架为过往的行人画像。你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姿态、装束来让艺术家为自己画一副肖象画,我看到他的作品里也仅是一幅画作而已,看不出什么精神和情感的内涵。并不能看到如有些人说的,“画自画像是很重要的自我表现手法。他们一次画像,能记录人生的欣喜,悲欢,以及和灵魂内在的自我对话。”也许并不是所有的画家都能有名家的水准,有几个能像伦勃朗和梵高那样的*大师的水平呢。伦勃朗画质疑自己审视自己的自画像,梵高的画自己严肃悲怆,好像有股生命之火,郁结胸中,挥霍不出的自画像,因此,让别人去画自己总不能画出自己的内凡吧,因为自画像也算是一种心灵独白啊!“为了能更充分地表现内在的情感,梵高探索出一种所谓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他认为:“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在他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响乐中。”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即不能成为梵高也不能遇到梵高一样的人物。

于是我想,与其让别人画一幅没有灵魂的自画像,还不如不画吧。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我的中学老师,他给我讲了个故事:清朝大学士刘墉因为在朝堂上直言进谏,惹得龙颜大怒。乾隆皇帝当堂做了两个纸阄,名曰“生死阄”。两个纸阄上分别写着“生”和“死”两个字,刘墉抽到“生”阄便可以活命,抽到“死”阄便会被处斩。其实这两张“纸阄”写的都是“死”字,这是乾隆皇帝有意难为刘墉。如果换了别人,无论抽到哪张“纸阄”,都难逃一死;而聪明的刘墉早就猜到了这一点,他灵机一动,上前抽出一张“纸阄”,看也没看,便一口吞下肚去。剩下那张“纸阄”被当堂打开:上面写的是“死”字。这就证明刘墉方才吞到肚里的那张“纸阄”是“生阄”。于是,乾隆皇帝只好当堂赦免了刘墉。习惯性思维就如同自画像一样,你会让这自画像束缚自己的思想,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导致“作茧自缚”,少了“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所以画自画像的行为对于发现全新的自我,开拓新的思维模式有害无益。

他还测试了一下我,玩起上学时经常玩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一次我输了,第二次我以为他会改顺序结果没改,我又输了,到第三次时我肯定想当然的以为还是同样的顺序,可是他却变了,于是我输了三次。老师说在生活中经常有人给你设了一条路子。你就心甘情愿的自自然然地走进了别人给你设计的路子中去了,画自画像更容易让自己给自己进行了一个设定,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管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都会无形地被定义进去,从而在生活中就会不自然的以一种定式去思考去待人接物,而导致在生活和工作中不会变通,遇到困难也不知道以全新的思维去解读去攻破。

是啊,曾经有人跟我说,工作与生活不能过成胡同里赶小猪,任何事都有解决的N条路径,如果总想像画自画像一样给自己以设定,不懂得变通,进入思维的死角就会让人尝到失败的滋味。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案例啊。既然三天造不出10万支箭。那就干脆不叫,而是去借。遇事为什么非得自己亲力亲为呢,借力打力,借船过江等等,有多少故事可以让我们学啊!陆游有诗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我们不要给自己设定自画像,从自画像里走出来,遇到问题多思考善变通。就能风生水起走出困境。

我想通了,不再去想什么自画像的事了。我就是我,我要活在祖国的大好河山里,听风观雨,凭彩虹成像!我要潇洒的活在我喜欢的城市里,看落日余晖,听欢鸟归林,任彩霞成像!放开自己,让思维断线,让梦想放飞!

治疗癫痫病的药
北京癫痫医院哪家很好
治疗癫痫病的费用

热门栏目